抗震支架厂介绍我国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
作者:深宝来发布时间:2019-10-24阅读次数:1507
关于地震,我国相继推出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今天抗震支架厂的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法律条文,希望对大家,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有所帮助。
现在,我国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
一、法律层面,法律1部,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二、法规层面,包括行政法规(5部)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即国务院制定的《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方性法规,如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三、规章层面,包括部门规章9部和地方性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是在全面总结以往防震减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规范,以保障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更加有效地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我国法律法规对地震预测预报有具体的规定吗?
抗震支架厂的小编获悉《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根据地震监测信息研究结果,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作出预测”。
《防震减灾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组织召开震情会商会,必要时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对地震预测意见和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震情会商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经震情会商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在报本级人民政府前,应当进行评审,作出评审结果,并提出对策建议”。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以上就是今天深圳抗震支架厂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的施工有所帮助。